当前位置:网上兼职赚钱资讯清明上坟再度引发山火,“网上祭扫”只停留在口头倡导上?
清明上坟再度引发山火,“网上祭扫”只停留在口头倡导上?
2022-12-22

清明将近,关于祭扫的话题,今年讨论尤其热烈。

3月22日《新京报》报道:清明祭扫服务接待首日,北京全市223个祭扫点到现场祭扫总人数约1.8万人,而选择在“网上祭扫服务平台”祭扫的人数仅超过1000人。

另据中新网合肥3月21日电:安徽省庐江县公安局20日深夜发布通报,该县境内两座山发生火灾,经调查,均为清明上坟引发。

众所周知,往年大家选择在清明期间踏青祭扫、缅怀先人是传统,但今年不同,为避免现场祭扫引发聚集性疫情,浙江、广东、江苏、山东等全国多地发文“暂停现场祭扫活动”,提倡以家庭追思、网络祭扫等方式,大力推广“云祭扫”。

民政部门大力倡议,众多市民也在呼吁响应。可即便是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当下,还是有不少人无视“防火”禁忌,轻视“防疫”警示。

清明时节雨纷纷,其实是以雨来寄托对于逝去亲人的哀思。我国自古以来为礼仪之邦,而其中部分重要的礼仪均指向对逝去亲人的礼数、仪式,因此才有了清明节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的祭扫大军。

其实,清明祭扫最早依附于寒食节诞生。清明节用以分别节气,而寒食节则更注重祭扫与传统民俗。直到宋元时期,清明节才逐渐取代了寒食节,冷食、禁火、祭祀扫墓成为清明节的惯例。因此说,与其说是清明祭扫,倒不如说是“寒食祭扫”来得准确与恰当。

清明祭扫本身与烟火无关,也与香火、纸钱等物无关,而只与“雨纷纷”的清冷气氛相关。换言之,古人明确清明祭扫在寒食节期间,当然力避香火,连食物都应当以冷食为主,那么,其祭扫的祭物,也应当以冷为主。当下清明节期间有人大烧香火纸钱,恰恰是违背了寒食节期间禁忌香火的传统习俗,不仅大错特错,也与祭扫的气氛相违背。

再从移风易俗来说,作古之人,大约希望安眠于地下,即不喜欢大吵大闹,也不喜欢烈焰熏天,而现实却警示人们,安徽庐江县一日两山火,连古人赖以栖息于地下的本钱都要烧光了,这岂止是烈焰熏天?又岂止是大吵大闹?

绵延了2500多年的清明节,核心是对先人的追思和缅怀,借以洗涤精神、珍惜生命,弘扬家族遗风。不管形式怎样改,孝心这核心不会变,网上祭扫,隔屏追思,视通万里,遥拜先祖,心有灵犀,合乎伦常,也顺理成章。

在“互联网+”的时代背景下,网上祭扫变得越来越智能,也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。以国内领先的网上祭拜平台“祭拜网”为例,其拥有高度真实的祭拜体验,将3D祭拜和实景祭拜模式完美结合,祭堂、墓地、火供、陵园等场景可轻松切换;香烛、水果、鲜花……上百种丰富祭品可供挑选;同时会实时更新亲属留言,向先人寄托哀思,为未来守望祈福;用户可选择一键支付,将普通纪念馆升级为中级馆、高级馆或豪华馆。对于受时空限制、无法亲临现场祭扫的用户,祭拜网平台还提供线下代祭功能,充分满足用户合理诉求。

今年选择“网上祭扫”还有更特殊的意义,是对抗疫战果的珍惜,是对白衣战士及千万逆行者血汗功劳的尊重。包括他们在内的全国人民共同努力,才让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,很多地方基本稳定,没有本地新增病例出现。但是,境外疫情的蔓延,让我们依旧不能掉以轻心。“网上祭扫”则可以有效避免人员扎推聚集,减少交叉感染风险,让辛苦取得的战疫成果得以巩固,让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回归正轨,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早实现,这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清明祭扫的方式还会不断地丰富,不管是现场祭扫,还是网上云祭扫或者是代祭代扫,变化的只是形式,不变的是清明节的精神内涵,要传承好家风,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,在追思先人,缅怀先烈的过程中不断地激荡自己前行的动力,才能不惧风雨,砥砺前行。

编辑:贺贺